膠州BT項目
發布日期:2017/3/16 15:44:46 作者: 點擊:
膠州BT項目
一、工程概況
膠州項目包含膠州灣三河入海口岸線保護工程和市政道路、管線及排水溝橋工程,總投資約11.5億元。項目已全部完成竣工驗收,正進行結算審計工作。
1.膠州灣三河入海口岸線保護工程
膠州灣三河入海口岸線保護工程主要建筑物由海堤、躍進河擋潮閘、船閘、道路工程、橋梁工程等幾部分組成。
海堤全長9618m,堤頂道路總寬38m。
堤頂道路等級為城市-I 級主干路。
躍進河擋潮閘規模為7孔×10m,門頂高程為3.9m,閘頂高程為6.3m。
船閘閘室的寬度為10m,可滿足新區內游艇通行需要。
橋梁結構上跨躍進河擋潮閘及船閘,采用3跨混凝土箱梁及一跨開啟式鋼箱梁,橋梁寬度為38m。橋梁設計安全等級為一級,汽車荷載等級為公路-I 級。
2.市政道路、管線及排水溝橋工程
市政道路、管線及排水溝橋工程包含道路5.75公里,相應的雨污水管線及5座排水溝橋。
二、工程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及技術難點
1.現場條件復雜,施工難度大
項目地處海灘淤泥地帶,淤泥深度大、流動性強,承載力嚴重不足,給施工帶來了許多困難。
2.主堤兩側滲流沖刷堤基
受潮汐影響,主堤兩側存在水位差,滲流強,對現場施工造成影響。閉氣土施工完成后,滲流得到有效控制,增強了堤基穩定性
3.創造性采用滿堂旋噴樁封底止水方法解決船閘區域承壓水問題
海堤工程3合同在地勘補測過程中發現承壓水,水頭約0m-1m左右,且與外海聯動;后在船閘區域粉噴樁施工過程中,鉆頭進入砂層后,再次出現涌水,且水流大小受外海潮汐影響,兩次涌水證明承壓水通過砂層(-14m至-28m)與外海相關聯,無法直接排除承壓水。經設計單位分析驗證,船閘基坑需開挖至-7m,不采取技術措施處理承壓水,直接開挖基坑將造成基坑失穩,發生大范圍涌水,后果不堪設想。因此,必須采取止水措施才能保證后續工程正常施工。
為解決承壓水問題,公司組織參建各方及相關專家召開專家論證會,討論承壓水止水方案,經過多次論證討論并進行小范圍的試樁后,決定采用滿堂旋噴樁封底止水方案:灌注樁施工完成后,在樁間施工90cm樁徑的旋噴樁,搭接30cm,滿堂布置在船閘基礎下方,抵抗承壓水的上涌,提高基坑穩定性。經檢驗,成樁良好,達到了預期的止水效果。
4.市政道路吹填區域處理方案
市政道路部分段落處于吹填區域,地質條件差,承載能力不足,原設計方案無法實現現場施工,為此公司聯合業主、監理及施工單位前往設計院商討處理方案,經協調討論最終確定在原粉噴樁處理基礎上增加土工布和砂礫石的附加處理方案,效果良好。
三、工程亮點
1.“高標準”打造生態景觀大道,提升膠州城市形象。
2.擋潮閘:外海側抵御海浪侵襲,內湖側保持水位高程,發揮防潮泄洪作用。
3.船閘:開發區“水上門戶”。
4.開啟橋:重達600噸的開啟式鋼箱梁結構新穎、受力體系復雜,采用4套啟閉機實現啟閉,單套啟閉機最大啟橋力達6300KN,為山東省首次應用,能很好滿足船體及車輛通行等設計功能,并兼顧了良好的景觀效果。
5.管理用房集成了船閘、擋潮閘及開啟橋的電氣控制系統,方便遠程操作。
最近瀏覽:
相關產品:
相關新聞:
- 暫無相關的資訊.......